甘肅建投牽頭,蘭州主要砂石供應地將進行資源整合
近日,記者來到蘭州市主要砂石料供應地——永靖縣王家圈砂石礦山區,實地調查了這里礦山開采情況。
綠色礦山:邊開采邊治理
玄武巖號稱“骨料”,是建筑石料中的原料。距離蘭州市20多公里的永靖縣徐頂鄉王家圈東山片區,玄武巖儲量1500萬噸,因為距蘭州市區不遠,這里成了蘭州市樓房、道路、橋梁、地鐵等建設項目的主要砂石料基地,占50%以上市場份額。
記者來到王家圈,沿著蜿蜒盤旋的山路進入一條名叫小溝的砂石料開采區。山頂上是甘肅建投礦業有限公司,廠區栽植的綠樹在秋霜中依然青綠,周邊山坡上覆蓋著小灌木和草皮。
定點采挖區位于依山坡削平的一層層平臺上,周邊公路環繞,運輸砂石料的車輛依次有序。礦區經理王曉龍介紹:“通常的一面墻式開采,即直接用鉆頭鉆山體5米至15米深,再鑿出一個大洞,工人放置炸藥去爆破,那會引起整個山體震動,安事故、安隱患較大。我們采用目前內安的階梯式開采方式開采礦山,先在礦山修建5至15米的平臺,在平臺上對山坡體爆破,采用內的毫秒微差爆破技術,安、減振、無飛石。”
開采出來大小不一的巨石和塊石,都在密封的廠房里進行加工生產。但見一方方藍頂白板的廠房矗立著,從里面傳來嗡嗡機器加工聲。“公司投資500多萬元,引進了顎式、圓錐式、立式破碎機進行粗、中、細三次破碎,并安裝了干法式布袋除塵設備,防止了揚塵排放造成的大氣污染。這有別于露天生產礦石造成的沙塵飛揚、烏煙瘴氣。”王曉龍介紹。
在規劃的礦山前先期采挖區,大型挖掘機對山體表層進行土石分離作業,將礦山的表層土挖掘后,專門移送到堆放點,等開采礦石結束后進行回填和掩埋。這是礦業公司“取之于山、還之于山”的措施,邊開采邊治理,開采到階段,對邊坡、平臺進行覆土、綠化、恢復植被,走礦產開發與保護生態的可持續發展道路。
吃干榨凈:回收礦粉礦屑
記者在小溝砂石采集區看到,大部分山體和溝谷都被采挖,采挖砂石料也積累了石灰粉、石屑類等尾礦。“以前這些石粉,風一吹四處飛揚;一下大雨就成泥漿、泥石流,流到山下就會沖毀道路和田地。”王家圈村村支書范仲禮說,“現在有了尾礦回收廠,情況大大了。”
在小溝的進山口處,有一處新修建的機制砂廠。4層樓高的V7干式制砂設備,“張著大口”將大量尾礦“吃掉”,經過一道道流水線生產,終“吐出”柔軟而潮濕的灰黑色砂子。“這是甘肅建投投資2200萬元于今年建成的機制砂生產線,利用礦區尾礦生產機制砂,將礦區的石粉石屑‘吃干榨凈’,提高了資源利用率,達到了砂石料生產零排放。”礦業公司總經理康志理說。
據悉,隨著家對河道水系治理力度的加大,許多河道已被禁止采挖河砂及洗砂,河砂的市場價格日趨走高,1立方米約100元至110元。而機制砂1立方米70元左右,以物美價廉走俏于建設工程混凝土和砂漿用砂市場。甘肅建投礦業公司年產50萬立方米機制砂,成為省家生產出家二級的機制砂企業。公司還投資100萬元建成了礦區引水工程。小溝沿山沿溝區域的所有采挖礦石料生產區,都在生產設備上加裝了噴霧噴淋進行抑塵。連同公路上,也不時有灑水車來回灑水,抑止了粉塵飛揚。
規范開采:整合礦山企業
記者在王家圈周邊幾條溝谷的礦山開采點也看到,這里的砂石料企業大多是小型私營企業,沒有進行階梯式開采,仍然采取一面墻式的傳統爆破開采方式,導致山體破損面較大,許多開采點巖石突兀、怪石林立,的石塊或懸在山脊、或滾落夾縫,看上去很危險、會掉落。一些礦石料加工廠也是露天加工,碎石機轟鳴作業,傳輸帶將礦石料直接堆放,揚塵四起,粉灰飄得灰蒙蒙一片。周邊尾礦隨意堆放,甚至擋住了道路。
據悉,以來,永靖縣王家圈東山片區由各類小型私營企業開采,亂采亂挖,工藝落后、規模較小、布局分散,經過永靖縣關停整頓,目前剩余32家。為建立總量控制、布局合理、規模開發、安生產的綠色礦山開發機制,永靖縣引進甘肅建投礦業有限公司,成為省家采用階梯式開采技術、省家機制砂技術的砂石礦山企業,創建的綠色礦山模式得到了省安監局等監管部門,并組織相關企業觀摩學習。
“王家圈礦山區過去對我縣經濟發展發揮過積作用,但在當前環境保護和安生產日趨重要的形勢下,規范永靖縣礦山石料開采勢在行。”永靖縣土資源管理局局長張翼告訴記者:“下一步,本著推動、市場運作、優勢互補、合作共贏的原則,由甘肅建投礦業公司牽頭,對王家圈礦山域內所有砂石礦山企業進行整合,并恢復礦區生態環境,保障砂石料安生產,以實現砂石料生產經濟、社會及環保效益的和諧統一。”